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纳博科夫是俄裔美国小说家、诗人、翻译家和鳞翅目昆虫学家,在国际象棋残局方面也颇有建树。

他的《洛丽塔》在2007年的《现代文库百佳小说》中名列第四。长篇小说《微暗的火》在同一榜单上排名第五十三。他的小说曾七次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他的回忆录《说吧,记忆》在出版商兰登书屋的《20世纪最伟大的非虚构作品》榜单上名列第八。

纳博科夫出生在俄罗斯一个富有而显赫的贵族家庭。由于这家人平时用俄语、英语和法语交流,纳博科夫从小就会讲这三种语言。他能读写英语的时间甚...(展开全部) 纳博科夫是俄裔美国小说家、诗人、翻译家和鳞翅目昆虫学家,在国际象棋残局方面也颇有建树。

他的《洛丽塔》在2007年的《现代文库百佳小说》中名列第四。长篇小说《微暗的火》在同一榜单上排名第五十三。他的小说曾七次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他的回忆录《说吧,记忆》在出版商兰登书屋的《20世纪最伟大的非虚构作品》榜单上名列第八。

纳博科夫出生在俄罗斯一个富有而显赫的贵族家庭。由于这家人平时用俄语、英语和法语交流,纳博科夫从小就会讲这三种语言。他能读写英语的时间甚至早于能读写俄语。

1916年,他出版了处女作诗集,内含68首俄语诗歌。

1917年二月革命后,纳博科夫的父亲于圣彼得堡俄罗斯临时政府任职秘书。十月革命后,这家人被迫逃至克里米亚一个朋友的庄园里,并于1918年9月搬到当时仍属乌克兰的利瓦迪亚(Livadiya)。

1919年初,白军败北后,纳博科夫一家与许多其他俄罗斯难民一起流亡于英格兰。纳博科夫在此期间进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进修动物学,还有斯拉夫语和罗曼语。

1920年,纳博科夫的家人搬到了柏林。两年后,纳博科夫在完成学业后随至,并开始以弗拉基米尔·西林(Vladimir Sirin)的笔名开始写作,收获了一些相称的名誉。

同年5月8日,他在一个慈善舞会上遇到了一位俄罗斯犹太女性——薇拉·斯洛尼姆。两人于1925年4月结婚。独生子德米特里亦于1934年降世。

1937年,他离开德国前往法国。他的家人跟着他去了法国,在各地皆逗留过一段时间,最后定居在巴黎。在法国期间,他曾与另一位俄罗斯移民伊琳娜·瓜达尼尼(Irina Guadanini)有过短暂的婚外情。

1940年5月,纳博科夫一家逃离了侵略法国的德国军队,抵达美国。在此之前,他用俄语写出了创作生涯的前十部长篇与中篇小说(其中只有九部在当时出版)。

他移居美国后,则开始用英语写作,先后在韦尔斯利学院和康奈尔大学等学府授课,获得了国际赞誉和突出地位。纳博科夫亦在1945年获得了美国国籍。

他和妻子在1961年返回欧洲,定居在瑞士蒙特勒,本人亦于那里去世。

主要作品(不全)

俄语中长篇小说

1926:《玛丽》(Mary);俄语原名:Машенька;英译本由迈克尔·格伦尼(Michael Glenny)与作者合作完成,于1970年首版

1928:《王,后,杰克》(King, Queen, Knave);俄语原名:Король, дама, валет;英译本由作者之子德米特里完成,于1968年首版

1930:《防守》(The Defense);俄语原名:Защита Лужина;英译本由迈克尔·斯凯梅尔(Michael Scammell)与作者合作完成,于1964年首版;本书英译名亦作 The Luzhin Defense

1930:《眼睛》(The Eye);俄语原名:Соглядатай;1938年首次独立成册出版;英译本由德米特里完成,于1965年首版

1932:《荣耀》(Glory)俄语原名:Подвиг;英译本由德米特里完成,由作者本人修订,于1971年首版

1933:《黑暗中的笑声》(Laughter in the Dark);俄语原名:Камера Обскура;首个英译本由温尼弗雷德·罗伊(Winifred Roy)完成,于1936年首版,名为 Camera Obscura;作者本人的第二个英译本于1938年首版,采用目前的通用名

1934:《绝望》(Despair);俄语原名:Отчаяние;1934年在杂志上连载;1936年首次独立成册出版;英译本由作者本人完成,于1937年首版;作者本人的第二个英译本于1965年首版

1936:《斩首之邀》(Invitation to a Beheading);俄语原名:Приглашение на казнь;于1935-1936年间在杂志上连载;1938年首次独立成册出版;英译本由德米特里完成,于1959年首版

1938:《天赋》(The Gift);俄语原名:Дар;英译本第一章由德米特里完成,其余部分由迈克尔·斯凯梅尔完成,通篇由作者本人修订,于1963年首版

1987:《魔法师》(The Enchanter);俄语原名:Волшебник;创作于1939年;英译本由德米特里完成,于1987年首版;俄语版于1991年首版

英语长篇小说

1941:《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The Real Life of Sebastian Knight)

1947:《庶出的标志》(Bend Sinister)

1955:《洛丽塔》(Lolita)

1957:《普宁》(Pnin)

1962:《微暗的火》(Pale Fire)

1969:《爱达或爱欲:一部家族纪事》(Ada or Ardor: A Family Chronicle)

1972:《透明》(Transparent Things)

1974:《看,那些小丑!》(Look at the Harlequins!)

2009:《劳拉的原型》(The Original of Laura) (写于20世纪70年代,未完成)

戏剧

1924:《莫恩先生的悲剧》(The Tragedy of Mister Morn);英译本于2012年首版

1938:《华尔兹发明:一部三幕剧》(The Waltz Invention: A Play in Three Acts);俄语原名:Izobretenie Val'sa;英译本由德米特里完成,由作者本人修订,于1966年首版

1974:《洛丽塔:电影剧本》(Lolita: A Screenplay)

1984:《来自苏联的人与其它剧本》(The Man from the USSR and Other Plays)

评论

1944:《尼古拉·果戈里》(Nikolai Gogol)

1980:《文学讲稿》(Lectures on Literature)

1981:《俄罗斯文学讲稿》(Lectures on Russian Literature)

1983:《〈堂吉诃德〉讲稿》(Lectures on Don Quixote)

其它

1967:《说吧,记忆:自传追述》(Speak, Memory: An Autobiography Revisited)

1973:访谈、评论与书信集《独抒己见》(Strong Opinions)

1995:《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The Stories of Vladimir Nabokov);《复活节之雨》一篇于2002年被发现并补充;《词语》和《娜塔莎》则于2007年被发现并补充

展开内容
性别:
星座:
金牛座
职业:
编剧/导演/演员
出生地:
俄罗斯,圣彼得堡
更多中文名: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弗·纳博科夫/弗拉基米尔·西林/弗·西林/V. 西林/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伏拉地米尔·纳波科夫/符·纳博科夫/V. 纳博科夫
更多外文名:
Владимир Набоков/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абоков/Vladimir Sirin/Владимир Сирин/V. Sirin/Vladimir Nabokoff-Sirin
家庭成员:
弗拉基米尔·德米特里耶维奇·纳博科夫(父) / 叶莲娜·伊万诺夫娜·鲁卡维什尼科娃(母) / 薇拉·斯洛尼姆·纳博科娃(妻) / 德米特里·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儿)
豆瓣:
IMDB:

作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