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 Gong Linna

龚琳娜 Gong Linna

龚琳娜
2000年全国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之后,我的艺术之梦支离破碎做一个电视明星与艺术有什么关系呢?
我忙碌的穿梭在形形色色单一重复的舞台上,茫然……
仍然充满求知欲望的我,期盼……
2002年春天,相遇Robert Zollitsch,相遇五行乐队,梦想有了希望,
我们共同努力在音乐的舞台上,
自由快乐的伸展…
天空开阔了
我终于可以无拘的唱——
在森林里
在高山上
在人们愿意听到的舞台上
我真的快乐
踏实的走...(展开全部) 龚琳娜
2000年全国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之后,我的艺术之梦支离破碎做一个电视明星与艺术有什么关系呢?
我忙碌的穿梭在形形色色单一重复的舞台上,茫然……
仍然充满求知欲望的我,期盼……
2002年春天,相遇Robert Zollitsch,相遇五行乐队,梦想有了希望,
我们共同努力在音乐的舞台上,
自由快乐的伸展…
天空开阔了
我终于可以无拘的唱——
在森林里
在高山上
在人们愿意听到的舞台上
我真的快乐
踏实的走在路上
我不恐慌
只要钻进音乐的世界
我感觉到升华的力量。
——龚琳娜
2006 2月12日
龚琳娜出生于贵州贵阳,5岁登台演唱,7岁开始在国内巡演,12岁出访法国时,她所演唱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深受欢迎。报着学习、发展民族音乐的理想,16岁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邹文琴教授学习民族声乐,1999年以文化部“民歌状元”称号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现任中央民族乐团独唱演员。龚琳娜是个永不满足的歌手,他不断在传统唱法和民间音乐中探索。勇于创新、热情奔放的个性使她的音乐赋予感染力。
1985年上海民族杯小歌手比赛一等奖。1989年全国少儿歌舞评比独唱、二重唱,分别获得一等奖。1996年MTV“好花红”(布依族民歌)获得百家电视台音乐电视银奖。1999年文化部民族唱法考评第一名。1999年在北京剧院举办独唱音乐会。分别于2000年、2001年受香港爱乐民乐团邀请在港举行四场音乐会。2000年演唱《斑竹泪》获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二名。2000年演唱《妈妈,您快留步》获中央电视台十大金曲奖,并被评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手。2001年演唱《祖国只有一个》获全国戏歌邀请赛金奖。2002年出版个人专集《孔雀飞来》,代表作《孔雀飞来》获全国广播新歌评比金奖及中华民歌广播大擂台十大金曲、中国民歌排行榜第一名。1988年——2003年多次赴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参加国际音乐节演出
——————————————————-
水追赶绿地,听龚琳娜专辑《走生命的路》
文 / 杨春明
——听龚琳娜专辑《走生命的路》
又是一个杜鹃花盛开的春天,听到了龚琳娜的新专辑《走生命的路》。
走生命的路,这是人生的一份承诺、凝重与悲壮。
不停的在路上探索、寻找、奔走、叩问、追赶,会遗失掉许多转瞬即逝的景致,也会突然抓住一些美丽的花瓣或者一缕柔润的春风。生命路上的快乐,真的是那些不期的相遇吗?
有时候,我在想,龚琳娜真的生不逢时吗?她这个民歌状元,在激情广场放歌,老老少少没有不惊叹于她的极具个性的歌喉的,但是,她没有像宋祖英那样绽放并红遍大江南北,即便一曲《孔雀归来》捧得中华民歌大赛金曲奖,但是,通俗流行的音乐风吹过去了,民歌也彷乎是一件破旧的对襟衣服,发白而易碎,逐渐地被推远,好比是一条河流上漂浮的朽滥的木块,被时尚的风浪无情地推到低浅的滩涂,不甘心的守望里看着新生代哼着《两只蝴蝶》,在《双截棍》里《东风破》。
好在,在无边的苦恼里,龚琳娜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了新的方向,那就是走民歌与世界音乐接轨与融合的路。她沿着自己的路标踏上了艰苦寻觅的征程。应该说,从1992年她获得贵州省“风百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就开始朦胧但不失意识的上路了,到2002年《孔雀归来》,她就清晰地形成了自己意旨,并开始了执着的追寻。她坚定,一定要做真正的音乐。
她几次不声不响地回到家乡,回到养她育她的黔山贵水,她一头扎进苗家山寨,围在火塘边听他们的吟唱,在清纯的木叶声里捕捉飘舞的音符,她在亲近大自然与浑厚的浓郁的民风的时候,自然的山水,清澈的溪涧,无尘的轻风,纯朴的乡情,粗犷的舞蹈,和谐的大歌,跳跃的篝火,甚至山野里的鸡鸣狗吠,让她的声音粗放、高亢、嘹亮、圆锐、清脆、甜柔,她像杜鹃花里一只飞翔和翩跹的杜鹃鸟,啼红了双唇,但更靠近了自己的声音与心灵。她与许许多多美丽的东西机遇,音乐的理念,编着花环的梦想与玫瑰花瓣拼装的爱情。
2002年的春天的那个“大洋之夜”,她轻快地舞蹈着——《孔雀归来》,向父老乡亲们表达《我爱家乡杜鹃红》,在热情的掌声里,乡亲们称赞她《好花红》。2003年的春天,她来拍摄《我爱家乡杜鹃红》MTV,畅游在百里杜鹃“醉九牛”,铺满落红和散发泥土芳香的花径上,光着脚丫,像一只美丽的云雀。2004年的春天,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再一次深情地踏上毕节这块土地,这一次她带来的“五行乐队”,向乡亲们奉献她将民歌与巴伐利亚琴结合的成果,演唱的曲目里就包括她的这张新专辑里的《山中问答》。
这个春天里,她的新专辑《走生命的路》,似一朵美丽的杜鹃花绽放。上周,在北京,在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举办了《走生命的路》现代音乐会。
“走走走,生命的路,生命的旅途,一路风景,一路尘土;走走走,亲爱的人,亲爱的路人,忙忙碌碌,不能停止的脚步。梦里没有灵魂,没有自己,欲望里,不清醒我在哪里,灵魂在哪里?人们还在成长还在忙,结束的结束、开始的又开始……”这是龚琳娜自己写的词,这是一首用灵魂和生命来吟唱的歌曲,她让我想起了那些在西藏雪原弹着三弦游走的歌虻,即使她的歌声里我听到了朱哲琴与恩雅的韵味,我的心里奔涌的是不尽的苍茫与凄凉。“哎哎,你在哪里?哎哎,我看不到你……哎哎,我的心,哎哎……”这首《你在哪里》,焦急、困虑、紧迫、不安,急促的吟唱,像生命的追问与独白,尤其龚琳娜急促的呼吸声,让人慌乱,让人窒息。
心灵与肉体埋葬在土里,灵魂与我失去踪影。走走走,生命的路,生命的旅途,一路风险,一路祝福。走走走,亲爱的人,亲爱的路人,忙忙碌碌,不会停止的脚步。
……急促而窒息般的呼吸……
……水自蓝天来逼近纯净的绿地……
————————————————————
走生命的路,走自己的路
“路要怎么走?是啊,我们学习成长的环境里有太多的压力,必须按照学校的标准。但是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脑子,走自己的路!我不就这么走过来了。”面对一位打算向“千人一声”方向努力的声乐系学生,龚琳娜说。掌声中,这位黔籍旅德歌手结束了她与母校学生的艺术交流。
没有镁光灯,没有鲜花,有的还是台下无数关注的目光和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9月22日上午,贵州大学艺术学院C楼一楼大厅,龚琳娜这场以民族声乐为主题的讲座一聊就是3个多小时。38小时前,龚琳娜和她的乐队在贵阳大剧院成功举办了《走生命的路》现代作品音乐会,刚向家乡人民介绍了一种前沿音乐。不管是音乐会,还是讲座,龚琳娜呈现在家乡人面前的自己,不再是以前苗苗艺术团那活泼可爱、载歌载舞的小姑娘,也不再是电视屏幕上以一曲《斑竹泪》夺得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奖的中央民族乐团独唱演员,而是一个独立思考、富有表现力和演唱个性的歌者。
行走的歌者
“5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登台,那时我就有一个愿望——长大要成为歌唱家,专唱民歌。”面对讲台下同学们年轻而陌生的面孔,师姐龚琳娜的自我介绍是从梦想开始的。
龚琳娜生于贵阳,是苗苗艺术团的孩子,16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邹文琴教授学习民族声乐,1999年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成为中央民族乐团的一名独唱演员;2002年,加盟中德音乐家组成的世界音乐乐队——五行乐队,行走于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龚琳娜辞掉了工作,准备定居德国。
“梦想的实现,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有眼光。”龚琳娜说。为了唱歌,她16岁便独自离家到北京求学。这个被声乐老师认定是“山歌嗓,声音条件很一般”的学生,高中三年,每天5点就起床练歌,风雨无阻;大学四年,天天泡琴房,连午睡和星期六休息都不离开,还满世界找讲座听。工作后,她曾是团里合唱队的一员,也曾获得文化部应聘资格考评第一名,被誉为“民歌状元”。25岁时,经过持续6年,连续三届参赛的冲刺,龚琳娜获得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银奖和“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2002年,她出版首张个人专辑《孔雀飞来》,加盟中德音乐家组成的世界音乐乐队——五行乐队,其后,多次随五行乐队赴欧洲举办音乐会,参加那里不同城市举办的世界音乐节、世界音乐博览会等。2005年,龚琳娜出版第二张个人专辑《走生命的路》,10月分别在欧洲的荷兰、德国和奥地利等地举办个人音乐会。今年3月,在北京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举办《走生命的路》现代作品音乐会,9月20日,龚琳娜将这场音乐会带给家乡贵阳。
音乐是活的
讲座中,龚琳娜多次提到自己对“歌手与声音的关系”、“演员与舞台的关系”的理解,而让她得出结论的催化剂是一次失败的经历和一次成功的演出。
1998年,龚琳娜上大学三年级,参加中央电视台歌手大奖赛,再次名落孙山。沮丧的她,每天叹气,朋友们劝她别气馁,说:“我们欣赏你,请做好自己,我们喜欢真诚的你。”这让龚琳娜意识到:唱歌是为了做好的音乐,是要寻找自己与音乐间秘密的契约。她决定开始唱自己想唱的歌,要做个能打动听众的歌手。2000年,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她放弃了以题材取胜的想法,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一首神话题材的歌曲《斑竹泪》。那一次,她获得了大赛民族唱法银奖和“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
获得成功后,龚琳娜再次陷入了思索。
“一次,我为一座城市演唱他们的市歌。演唱碟是提前做好的,我的演出服很漂亮,化妆很美,表演也很到位。可是,上台的时候,我连歌词都不记得。当我看到台下观众真诚的目光,唰的一下,觉得它就像一把剑,刺进我的心里——观众并没有真正听到我唱歌,我只是在表演。当时就突然觉得特别难过,不想再生活在欺骗中。”说到这里,龚琳娜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台下肃然。
“歌手没有骨头,没有思想,就不能吸引人。唱民歌的演员一定要这样笑、这样唱吗?”龚琳娜边学边说:“那时,我不快乐,面黄肌瘦。我觉得自己是吊着的,脚踩不到地面……”在完全按照学院化规定的表演模式下,龚琳娜觉得自己内在的民歌精神不是自如与鲜活的。但是,我们该怎样唱民歌?这个困惑持续到2002年,龚琳娜第一次参加在德国举行的世界音乐博览会。“在那里,歌者,乐手和观众一起互动,一起浸在音乐里,即使听不懂歌词,却是完全融合在一种律动中的。音乐是活的,不是死的,是有生命的。它不是为了看上去漂亮,这样的舞台才是对的。”那之后,不愿湮没在电视上“千人一声”的民歌歌手中的龚琳娜,更加坚定地向着自己不断感觉到的方向靠近。
“现在,我很快乐,蹋蹋实实走自己的路,知道自己的脚印有多深。”龚琳娜微笑着说:“唱歌,是为了艺术,不是为了出名,或其他的什么。”
唱出民歌个性美
龚琳娜的讲座不仅有说法,还有歌声。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江浙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信天游》……不仅是民歌,就连戏曲,龚琳娜也是开口就唱,越剧、粤剧、歌仔戏……甚至原生态的苗族飞歌,也现学现唱,像模像样。好像不管什么声音,只要龚琳娜愿意,她都可以唱出来,直听得台下观众就一个劲儿的鼓掌。
“声音的美是什么?”龚琳娜问。讲座聊到声乐专业上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回答:“甜美的!”“宽广的!”
“你们说的没错,声音的美可以是专业学院教出来的‘千人一声’——宽广的、饱满的、甜美的。不过,我觉得声音的美不是只有一种。声音是不是美,要根据作品,看它的诠释是不是合适,比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我们用美声唱出来,跟我们用原生态唱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认为,即使唱得再标准,前者怎样都不会比后者好听。”龚琳娜说,不同的民歌总有产生它环境,带着当地的文化痕迹,因此,东西南北的民歌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是民歌的美之所在。
当龚琳娜邀请台下的师弟师妹起来唱两首。
“我?能唱好吗?”不自信总会冒出来。
“声音是练出来的。”龚琳娜认真地告诉大家,“关键是我们要学会歌唱的方法。我一直把自己定位在女高音的位置上。在练习一段时间后,有一天我居然也能唱出低音来。”说着,龚琳娜又给同学们唱了一段。
于是在歌声中,讲座的互动越来越多,气氛越发融合。不过,学生们对民族声乐的困惑也渐渐凸现出来。
在龚琳娜的点拨下,一位男同学立刻又找到了唱歌时舒服的感觉,唱完他却说:“我在用错误的方法唱。”龚琳娜反问:“为什么这首歌你唱着、听着感觉舒服了,却认为它是错误的?”
在龚琳娜的指导下,一位女同学很快自如地唱完一首练了很久的民歌,可她却担心的说:“这样唱不符合专业老师的要求。”龚琳娜反问:“老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学生无奈,说:“可这样唱,考试也过不去啊。”龚琳娜再问:“唱歌是要达到标准好,还是感觉舒服好?”
……
“标准。”学生回答。
“路要怎么走?是啊,我们学习成长的环境里有太多的压力,必须按照学校的标准。但是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脑子,走自己的路!我不就这么走过来了。”龚琳娜说。
台下,掌声雷动。
—————————————————————
龚琳娜与她的乐队-五行
五行乐队 〈中德组合〉 2006-9-26 12:23:47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中,先哲们运用“五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来概括世界万物的本源和多样性的统一。
中欧“五行乐队”
Robert Zollitsch (德国)- 作曲,巴伐利亚筝,音乐总监
龚琳娜(中国)- 声乐
邱霁(中国)-古筝
Martin Kalberer(德国)- 键盘
五行乐队是由四个分别来自中国和德国的年轻音乐家组成的世界音乐乐队。他们立足于中国民族音乐,在和德国巴伐利亚民族文化的现代音乐元素碰撞中,寻求统一,形成他们独特的音乐风格 —— 中国特色的世界音乐。他们希望让更多的朋友在世界音乐领域里能多听到一些来自亚洲的、中国的声音,更加了解中国的现代民族音乐。
任五行乐队音乐总监的Robert曾在上海音乐学院学过古琴,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他对中国音乐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独特的理解,对汉族、蒙族、藏族音乐有过深入的研究;琳娜声线自然,控制自如;邱霁演奏的筝具有很浓的韵;键盘手Martin对各种音色非常敏锐;四位年轻的音乐家都具有精湛的音乐功底和鲜明的个性。他们联手组合的亚欧乐队将创造出充满生命力的世界音乐,预示着不可限量的光明前景。
———————————————————————-
关于龚琳娜与她的音乐会-《龚琳娜——新艺术歌曲音乐会》
关于这场音乐会:新艺术歌曲音乐是歌者乐者用艺术的方式在探索现实生活中生命的困惑与追求,那玻璃般玲珑透明的听觉质感、令人不由自主浸入其中的音乐氛围以及全新的音乐体验。
目前,国内严肃音乐市场正活跃,民族音乐开始探索新的方向,随之而来的各种流派唱法之争也更为激烈。虽经历了七年声乐训练,但龚琳娜的唱法不属于哪一派,她的声音分不出是南方北方,她的风格没有什么定论,她的新音乐作品既不洋也不土,没有套路。“创新、好听、感动”是听众对她演唱的概括。
关于龚琳娜:曾经在2000年获得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银奖的龚琳娜,怀着艺术创新的梦想,悄然离开了这个名利纷争的环境。她独自下乡采集民歌、赴欧洲学习世界民族音乐,与德国的音乐家一同创作新的音乐。六年间,她不断游走于欧洲和中国的舞台上,把传统的演唱技术发展突破,把民歌里的灵魂融入。在她返璞归真的歌声里,有着对生命价值的困惑与追求。
关于Robert Zollitsch(老锣):德国作曲家老锣(Robert Zollitsch)为这场音乐会创作、制作了十四首新作品。老锣来自慕尼黑,1993年,他曾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中国古典音乐,之后,多次到内蒙、西藏地区采风。2002年,老锣开始与龚琳娜合作,一起完成了唱片《五行》、《走生命的路》。老锣对于中国音乐有很深的感悟,他为古筝演奏家邱霁创作《秋说…》、为笙、扬琴等民族乐器创作了《高山流水》、为蒙古族歌手乌仁娜创作了《在路上》等数十张唱片。听他的音乐,既熟悉,却又耳目一新,敏感的他非常善于扑捉中国旋律的特色,并融合西方的立体思维,变革、创新。
古筝、扬琴、箫、笙、大提琴是这支室内乐队的编制,由五位技艺独到并充满朝气的乐人组成。乐队的作用并非从属于歌者,每位乐手在作品中都有自己的精彩独奏乐段,并与歌者相互碰撞、融合,使音乐会达到一个完整的艺术气场。
关于乐队音乐家:
熊俊杰——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 扬琴演奏专业教师
王 瑶——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 古筝演奏专业学生
王华——中国歌剧舞剧院 笛萧演奏家
王磊——中央音乐学院 笙演奏专业研究生
张博——中国交响乐团 大提琴演奏家
音乐会节目 (所有作品作曲、编配:Robert Zollitsch)
《静夜思》
《山中问答》
《将进酒》
《你在那里?》
《庭院深深》
《忐忑》
《爱诺依》
—— 中场休息15分钟 ——
《青竹》
《送君远行役》
《悲情欲望》
《登鹳雀楼》
《腊梅》
《摇篮曲》
《走生命的路》
◆ 2006年3月4日,龚琳娜携一支新艺术音乐室内乐队在中国北京举办了《走生命的路》现代作品音乐会。音乐会给观众带去玻璃般玲珑透明的听觉质感、令人不由自主浸入其中的音乐氛围以及全新的音乐体验。观众纷纷留下了感言:
※《走生命的路》是一场非常有新意的音乐会,目前国内正需要这样的音乐。——歌唱家王昆
※ 龚琳娜的演唱完全没有套路,音乐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心。——中央电视台一级化妆师徐晶
※ 我没有想到是那么好,龚琳娜站在台上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她完全在音乐艺术里,我忍不住想要流泪。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邹文琴
※ 用心来唱,用生命来唱。歌者在每一首歌里倾注了自己真挚的情感。这种心声反射到我,则是一种情感的震荡与生命的感动。使听众与歌者的距离那么的贴近,以至于近到和歌者一同经历生命的起伏和探索,体验生命的价值。我明白了何谓有生命的音乐,何谓精华与升华。在我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我的耳边,我的心里还在萦绕着昨日的旋律。它像绿茶,澹然而悠然;向普洱,回甘而盈溢陈韵。——作家:流浪
※ 感触颇深,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声音犹如天籁之声,这是一种少见的音乐体裁,歌者与乐队配合得天衣无缝,整场音乐会美不胜收!我很喜欢!龚老师巨可爱!——观众:李高杨
※ 以古典与文化开始,在民族与自信中结束!喜欢《静夜思》的曲;《山中问答》的奔洒开来;《庭院深深》词曲意音都好,喜欢《登鹳雀楼》中的行腔,《忐忑》的演唱形式好,最喜欢你自由地回归之唱《爱诺依》。——观众:吴非
※ 听了你的歌无法入睡,听完你的歌让人无比的兴奋,你的声音就像清泉水一样,注入我的血液里,激活我的神经,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很好的净化,真的好美 好美!台上的你就像精灵一样,无拘无束,轻松自然,和我们每个人的灵魂自由的交谈着!感叹老锣一位外国人居然如此精通我们中国的文化,用朴实的音乐元素诠 释着那么丰富的情感世界.也只有你这样具有超强音乐感知力和个性的人才能演绎出如此完整的作品!从音乐中我们或多或少会读懂你们的内心世界,你们不 停地追梦,是真正为艺术而活着的人!——观众:阮春黎

展开内容
星座:
狮子座
生日:
1975年08月01日
职业:
演员/配音
出生地:
中国大陆,贵州,贵阳
更多中文名:
娜娜
家庭成员:
老锣Robert Zollitsch(夫)
豆瓣:
IMDB:

作品

回到顶部